2022年,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国第二,增速居全国第一,西安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今年前11月,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93.67万辆,同比增长36.3%,增速高于全国。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陕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努力站上产业发展风口。
汽车产业链长、面广,带动性强,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产业。近年来,西安将汽车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环境,持续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
作为西安汽车产业的主战场和重要承载区,经开区已形成以陕汽、西安吉利为龙头的商用汽车、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产业,以康明斯发动机、德仕零部件、中集专用车等为龙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具备了60万辆整车的产能,聚集了汽车零部件、内饰件配套企业40余家,产值规模756亿元。
经开“智”造
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日前,陕汽集团与克诺尔亚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手深耕商用车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智能驾驶等领域,共同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更安全、更舒适的高性能商用车产品,实现互利共赢。这预示着陕汽商用车产品将在国际化市场中拥有更多的占比。
据介绍,今年前11月,陕汽销售各类卡车约14.9万辆,同比增长41%;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6.4%,同比上升了0.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国内第三位;出口各类车辆5.2万辆,同比增长69%。
作为经开区汽车产业龙头企业之一的陕汽,在清洁能源与新能源、智能网联商用车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开发了以CNG、LNG、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等为动力的多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智能驾驶重卡,拥有424项替代燃料及新能源汽车专利技术,目前,高速公路智能重卡已实现量产,L4级自动驾驶在港口等场景实现示范运营。
无独有偶,西安吉利同样“产销两旺”。1-11月,吉利累计完成产值284.3亿元,同比增长79.5%,西安吉利工厂月产量突破3万辆……
位于经开区的西安吉利,作为吉利汽车占地面积最大、投资最多、产品最高端、工艺最先进、智能化程度最高的4.0工厂之一,也是入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可持续发展产业成功案例之一,更是吉利全球首个全架构、全能源、全车系超级智能黑灯工厂。
一直以来,西安吉利持续夯实纯电、混动、换电、甲醇等多技术路线新能源生态布局,通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将技术改造与管理节能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智能化领域技术创新。目前,吉利已构建起包括纯电动、混动、甲醇、换电等在内的多元化新能源技术路径,其中,星越L HiF油电混动和星越L HiP插电混动已经在西安落地投产。
“链式”发展
打造“千亿”汽车产业集群
如今,汽车产业已成为西安本地“当家产业”之一,经开区以陕汽、吉利为“龙头”的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正在新能源赛道上加速奔跑。现如今,经开区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了以陕汽、吉利等企业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兵团”,越来越多的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经开区。
就今年而言,陕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及产业链项目、吉利新能源技改项目、采埃孚混合式小型气体发生器扩能及气体发生器研发中心项目、法拉德奥汽车模具及内外饰零部件生产项目等一批汽车产业链相关项目落地经开,助力经开区汽车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在上半年经开区举办的“共建秦创原 共筑汽车城~2023西安‘北跨’发展汽车产业招商推介会”上,西安吉利汽车有限公司与宁波拓普声学振动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零部件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吸引汽车产业链上相关企业落户,探索构建更加完善的汽车产业生态体系,带动全产业链共同发展。
7月30日,西安经开区汽车产业链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泾渭新城举行。10个汽车产业链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51.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2亿元。此次开工为经开区打造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引领北跨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产业基础。
从项目签约、企业合作到产业链项目集中开工,越来越多的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知名企业齐聚经开区。这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无不印证着经开区打造百万汽车重镇和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的“雄心壮志”。也正是因为龙头企业与经开区的共同“奔赴”,经开区在汽车产业发展上,跑出了“经开速度”,展示了“经开特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千亿产业”蓝图终将变成现实。